English

“东方金字塔”西夏陵考古获重要发现

1998-09-22 来源:光明日报 庄电一 我有话说

本报银川9月21日电西夏陵3号陵碑亭遗址考古有重要发现:3尊埋于砖头泥土之中的人像石雕碑础座重见天日,五六百块西夏文碑石残片被清理出土。这些重要考古新发现,有望解开许多历史之谜。

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这次考古发掘是从今年7月底开始的,现已基本完成室外清理工作,完整地清理出碑亭的夯土基座及基座上的多种遗物。

西夏陵被誉为“东方金字塔”,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西夏文化遗存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3号陵因其高大雄伟更是备受瞩目,为游人必到之地。位于3号陵陵区之内的西碑亭,由于年代久远,从外表上看仅存砖土堆积的高台,并无特别之处。但在清理中却有意外发现,令参加考古发掘的专业人员惊喜不已。

专业人员在清理中发现,碑亭基座平面呈正方形,底座边长20米,上部台面宽17米左右,夯土台高2.2米,夯土台四面原用砖包砌成阶梯,亭台南面建有登台道。亭台之上多种建筑遗迹清晰可辨,亭台铺设的砖许多完好无损,排列有序的20多个柱洞历历在目。亭室内外所铺砖也有区别,室内因亭为圆形多用梯形砖,而室外基本都铺方形砖。亭外还铺有廊道。如此清晰的建筑遗迹,为专业人员考究其原貌提供了充足可靠的依据。

此次发掘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尊石雕碑础座的出土。清理中发现,碑亭碑础座原有4尊:一尊已毁为一堆碎石,一尊上部略有损伤,两尊完好无损。保存下来的3尊有两尊雕像完全相同。专业人员据此推断,已毁的一尊雕像应与另一尊相同。这次出土的3尊与以往在陵区出土的造型大体相近,但形体略大,面像也有不同,面部上有彩绘的墨迹,均可定为一级文物。与中原汉族地区多用龟石驮碑有所不同,西夏陵出土的碑座却雕成人像,但这些人像,像人非人、像兽非兽。人像或双手拄地,或双手托天,突出的双角,肥硕的乳房,都有象征意义。宁夏文物局局长雷润泽告诉记者:以此造像作为碑座可能蕴涵西夏党项族的精神寄托和审美情趣:拄地托天,可能有顶天立地的含义,硕大的乳房,表现生命的力量。整个造像表现的是勇猛、顽强、坚毅,象征自立自强、忍辱负重的精神。这也许正是党项族所崇尚、尊奉的。

此次如此之多的西夏文碑石残片的出土尤其令人惊喜,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。残片总数约有五六百块之多,上面字数多少不等。有的仅有一字或半字,有的有几字,最多的也不过十几个字,但总计约在千字之上,尤为难得的是,两块最大的残碑上面不仅有龙和花草的浮雕,而且正是碑首,据此拼对完全可以推测计算出原碑的宽度,而西夏文碑文背为描金字,更是首次发现。

在此之前,专业人员根据西夏陵区陵墓的排列顺序推测,3号陵可能是西夏开国之君李元昊之陵,但一直未找到可靠的文字资料。这次考古发掘出土如此之多的西夏文,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,通过拼对、翻译,很可能会找到确定陵主人的证据,揭开许多历史之谜。

雷润泽局长告诉记者,这次考古发掘对研究西夏碑亭形制和构造、探索陵墓分布原貌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,是一次重要的发现。

目前,考古工作已从室外清理转入室内清理,有关部门准备请建筑考古专家和西夏文字专家来指导,尽快破解西夏之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